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JavaScript!

.

 
 
在校學生
教職員工
訪客

 

 

秦榮華專訪(一) 敏實危機入市 展開大併購
秦榮華專訪(一)
敏實危機入市 展開大併購

2020-02-02 23:38經濟日報 記者邱馨儀/台北報導

敏實總裁秦榮華。 記者徐兆玄/攝影

敏實總裁秦榮華。 記者徐兆玄/攝影

敏實集團總裁秦榮華說,全球車市今年起將止跌回穩,估計往後大約維持6,000萬至7,000萬輛水準,但相較高點少了2,000多萬輛,可想見約三成的汽車零組件廠會倒閉,他強調,這對敏實來說是最好的機會,因為別人都在虧錢的時候,敏實還能獲利,可危機入市,他已鎖定歐洲、日本各一家具規模汽車零組件公司,最快今年有進展,壯大規模。

 

敏實集團是台資汽車零組件最大咖,也是台廠唯一擠進全球汽配百強公司,主要產品有汽車內外飾件,包括保險桿、水箱罩、擾流板等,專攻OEM(代工市場),全球十台汽車有四台使用敏實產品,年營業額規模近新台幣600億元,該公司在港交所上市,去年上半年營收271.79億元,獲利39.6億元,以1月31日收盤價港幣24元計算,市值超過新台幣1,000億元。
 
敏實近幾年逐漸在台布局,先是回台入股上市公司淳安電子,跨足汽車電子領域,去年又吃下大華科技大學,預計今年改名為敏實科技大學,要培育汽車領域人才。以下為專訪紀要:
 
問:怎麼看今明兩年全球的汽車市場?
 
答:我認為今年起就會逐漸恢復正常。這個正常指的是2012年時全球6,000萬輛的規模,過去一窩蜂生產,逐年增加到9,000多萬輛,現在又掉到7,000多萬輛,以後將會維持在六七千萬輛左右。
 
過去30年間拚命的生產、刺激消費,因為產能過剩造成今年的問題,現在生活型態改變,網路購物方便,年輕人過去想買車去追女朋友,現在不消費,需求降下來,市場當然和以往不同。但市場一下少了2,000萬輛,可以預想會有三成的公司會倒閉,這也是為什麼會發生貿易戰,因為全球都要搶工作機會。現在要做的是保存實力,因應市場的發展,做好應對的策略。
 
垂直整合有成 成本具競爭力
問:能否談談在此趨勢下,敏實戰略優勢?
 
答:敏實說是全球汽配前百強,以獲利能力來看肯定是30強。我認為獲利可以這麼好,就是要有優秀的團隊。過去藉由垂直整合、從原料、設備開發,提高綜效,全球30幾個車廠,只要是有點名氣的,敏實都是同步設計的戰略供應商。全球9,000萬輛的新車生產,敏實就占了近一半。
 
這樣的好處是不會受到單一車廠變動的波動,在中國大陸我們內銷約五成,其餘五成是出口到世界各地,敏實也是全球布局最完善的,中國大陸、歐洲、北美、東南亞都有生產基地,也全都是OE。
 
要維持高毛利有幾個策略,像是我們一定要做OE,早期沒有車廠只能做AM(售後維修),但售服市場規模很難做大。因此敏實後來鎖定代工,並在一開始就做垂直整合,成本上才能有競爭力。我們一些對手毛利率在10%以下,但敏實卻有三成以上,局部的工廠甚至還有四成以上。
 
利潤是靠管出來的,別人可能效率不太好、老員工很多,整個工廠在高成本的地方,管理效率又不太好,毛利率就會差很多,我認為我們還有增加的空間,管理還可以更好。
 
問:敏實發展藍圖和目前的擴充計畫?
 
答:大概分幾塊,第一個是中國大陸,我們在嘉興投資100億元興建一座未來工廠,這是為了轉型所需,以AI技術與人文生產環境,要讓員工可以帶小孩寵物來上班,廠區內設了幼兒園、老人大學,讓員工來上班時能更安心、全心投入,達到更高的效率。這也是集團轉型升級的典型,還可以節能減排。
 
海外部分,像塞爾維亞設了一座廠,這是針對歐洲市場,因為該國未來幾年會加入歐盟,投資金額近2億美元,政府有對等的補助,是相當好的投資。
 
在美國田納西也有新工廠,接下來幾年美國會很不錯,政府對員工也有培訓費的補助,目前已經完成第一階段。以往美國採取全球採購方式,本身的製造能力很弱,美商一時間要建立自己的生產體系並不容易,我們的技術超出他們很多,將可以產生很高的先進利潤。
 
此外,我剛剛有提到,全球車市不好,很多公司壓力很大,我們想啟動併購,目標是在歐洲、日本併購很大規模的公司。新的年度對我們來說是太好的年,汽車銷售下滑、市場不好,競爭對手少了好幾家,將是敏實的大好機會。歐洲還在談的這家公司一年有3億歐元的規模,我們如果用20億歐元收下來,一年花1億元的財務費用,再整合後,效應將會更大,另外日本也在看標的。
 
談電動車量產 時機尚未成熟
問:敏實在中國大陸有拿到一張新能源車的製造執照,布局狀況?
 
答:電動車是歪打正著,原本不知道電動車是不是主流,結果今年全歐洲都陸續推出電動車,這顯示我們是押對了;但現在中國大陸新能源車進入調整期,我們的工廠都建好了仍不敢生產。因為環境不好、推出來會家破人亡,所幸這個工廠沒有借錢,工廠建好就建好,等時機成熟再來量產。
 
大陸的電動車廠過去幾年都是靠補助,很多品牌壓力極大,因為前面買的消費者都怨聲載道,目前預估2021年外資品牌會大量推出車款,大陸的汽車市場有可能會成為外資天下,這一塊我們還在觀察走勢。
經濟日報提供
入主大華…要翻轉技職教育
問:敏實有考慮回台設廠?前幾年投資淳安著眼點是什麼?
 
答:台灣設廠要看政府態度,大陸隨便一個工廠就是30萬平方米,這裡沒電、沒地也沒有人,要再評估。
 
全球前十強的汽配廠都有汽車電子布局,像是德國Bosch、日本愛信等都是,汽車即將進入主動安全、被動安全系統,一定要朝電子化、輕量化發展,之後電子零件將會很多。
 
汽車產業在過去的30多年沒什麼變化,現在進入革命性的變革,汽車將變成是移動的終端機,可以自己移動,消費者在車上可以辦公、可以看電影、可以買菜可以購物。在這樣的趨勢下,將迫使汽車的傳統零件一定要結合電子,例如保險桿必須加上雷達才能符合新時代的需求。因此汽車零組件除了要有硬體還要有軟體,如果零部件公司沒有軟體功能,就會被邊緣化。
 
我們回台投資淳安,著眼點就是在此。淳安的功能是電子晶片與封裝軟體等,台灣的電子業很強,但這些業者不懂車規,我們希望結合台灣的相關能力導入車規,也讓業者理解一階的汽車零組件要作好什麼準備。
 
問:提到學校,能否進一步說明入主大華的規劃?
 
答:台灣的技職教育問題很大,我要翻轉它。技術教育和職場脫節太遠,無法符合企業的需求。我們採取的模式是學生進來後要讓他直接貼近職場,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在企業裡,有賺到錢,可以補貼生活,又有競爭力,而且還要有文憑。
 
小孩子是台灣的未來、非常重要,這是絕對不能忽視的。
 
來讀的學生可以說是我上輩子欠他們的,我要丟1億元在相關的課科與設備,像是人工智能生產、自動駕駛、遠端控制的軟件設計等等,這些都是未來的發展。
 
轉載自經濟日報

 

瀏覽數  
  • 新增到收藏夾
  • 分享
將此文章推薦給親友
請輸入此驗證碼
Voice Play
更換驗證碼